2025年首个爆冷功能竟是送礼物?电商跟风却未激起水花
2025-09-30
6浏览
2025年首个爆冷功能竟是送礼物?电商跟风却未激起水花自去年12月微信小店打响第一枪、开启“送礼物”功能,抖音、淘宝、京东、美团等电商平台无一不是跟风而至,紧锣密鼓推出了送礼功能。“之前想买的一家店一直不包邮,突然发现送礼物可以包邮,就迅速下单。据媒体报道,微信小店中的许多微信礼物,实际上来自于拼多多,而商家则借此赚了差价。

2025年,第一个迅速“爆冷”的功能,大概是“送礼物”。

去年12月微信小店率先启用赠礼选项,由此引发连锁反应,抖音、淘宝、京东、美团等各大网络销售平台纷纷效仿,快速上线了类似服务。从圣诞佳节到跨年庆典,直至新春佳节,似乎都在为这一功能提供走红契机。尽管众多商家看好前景,但实际效果却未达预期,反响平平。

虽然统计资料表明,春节期间通过微信传递电子书礼盒的购买量同比激增超过一万倍,同时微信店铺在短短两日内成交额将近百万元,然而在众多社交平台上,人们或许能观察到更贴近现实的情况:部分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,却遭遇售后服务困难重重;有些人纯粹为了贪图便宜,给自己挑选了礼物;而绝大多数人,受传统送礼习俗的深刻影响,并不会采用这种电子化的送礼途径。

十多年前,微信借助“红包”在结算领域开辟了新局面,但当前微信“蓝包”引发的热潮似乎仅限于制造商之间。

送礼变成“花钱买教训”

“一定不要用微信小店送礼物功能”

“千万别点淘宝送礼按钮”

“避雷送礼物功能”

……

可能许多在线销售平台都没有想到,自从“赠送”服务推出将近一百天之后,在社交网络上的各种意见里,人们最常提及的词汇变成了“不推荐”和“让人却步”。

元旦节即将来临之际,网友“鱼鱼”抱着碰碰运气的想法,体验了微信店铺的赠礼服务,她给朋友寄了一盒巧克力,这可以看作是发送了一个节日小礼物。

但是鱼鱼未曾料到,这次送礼反而给自己带来了麻烦。她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信息表示,商品页面承诺的48小时送达,如今却已过去六天还未收到,联系商家后毫无进展,询问发货时间时对方直接终止对话,并建议她去退款,然而送礼方是无法进行退款的,需要联系收礼方来处理退款事宜,同时微信小店的工作人员也无法提供有效帮助,提醒大家要小心。

微信小店的客服回复

而在这篇笔记下,不少人分享了类似的经历。有人反映为伴侣挑选的生日赠品,目前众多店铺已无售,且无法追踪配送状态,购买时承诺的物流信息也缺失;另有人指出,采购的礼品历经漫长等待才寄出,到手后发现颜色配置存在错误;还有人在派送途中遭遇包裹被中途撤回的情况,尝试联系负责送礼物的客服人员却未获任何回应;更有人提及春节期间与友人互赠商品,商家承诺最迟于2月6日安排发货,然而询问至今仍无动静,商家也未承诺何时能将物品寄出。

这种状况并非微信小店所特有。一月末,金鑫(化名)在浏览淘宝时注意到,众多商品下方注明“可作礼物赠送”并且“享受八五折优惠”,他随即订购了一双袜子,未曾料到,这仅需十元钱的交易,却让他陷入退换货异常困难的状况。

送礼功能退款难

金鑫购买商品后,发现商家并未真实发货,物流详情长时间未发生变化,她向淘宝客服反映情况,对方建议由收礼人发起退款申请,然而收礼人提交申请后商家立即拒绝,收礼人再次联系淘宝平台客服,得到的答复却是要求送礼人进行沟通,双方客服互相推诿责任,而店铺的售后服务部门则完全失去了联系。金鑫感到唯一值得庆幸的是,幸好只是些不值钱的东西,倘若换成昂贵的物件,他恐怕会感到无比烦恼。

这种情况并非特例,在小红书上,有网友反映,自己也曾使用过该功能,想要退货却找不到退款选项,还有用户表示,自己尝试过两次,一次卖家中断了物流,被发现后承诺重新发货淘宝礼品代发靠谱吗,另一次则是卖家拒绝发货,尽管不断催促也不予处理。

此外还有其他情况,涉及退货和寄送方面的麻烦,同时部分顾客碰到了一些意外状况,诸如“自己买的物品被陌生人取走”之类的情形

确实,许多尝鲜者因为售后麻烦而放弃使用,金鑫指出,现在只要动用这个送礼功能,后续一旦出现服务难题,处理起来相当棘手,他认为这个功能上线前完全没有考虑到客服团队的能力准备。

终点还是薅羊毛和割韭菜

可能有人会疑惑,赠送物品为何要办理退货手续,实际上,相比较于出于真心实意进行馈赠淘宝礼品代发靠谱吗,许多人是借着馈赠的名义来占便宜。

淘宝平台众多商品提供赠礼优惠,可享八七折优惠,因此许多买家用大号账户购买商品,再转送给小号账户,实际等于以优惠价格给自己购买商品,也有网友建议,可将商品发送给朋友,由朋友帮忙填写收货地址。在社交平台上,很多关于“淘宝赠送物品”的内容都和“免费获取”有关,例如一篇标题为“无需凑单优惠”的文章提到,最新推出的这个送礼项目,可以直接享受八五折优惠,后来调整为九折,但仍然非常适合只想购买一件商品的情况,不必费神凑够满减条件……我直接填写了自己的收货地址,大小规格的物品可以互相赠送。

另外,淘宝早先针对赠送商品开展过一次限时包邮优惠活动,很多人因此节省了运费开支。有网民分享说,原本想买的一家店铺一直不提供包邮服务,后来偶然得知赠送礼品时可以包邮,于是立刻完成了购买。

许多人看中的是折扣

这件事其实能反映出一种现象:根据尼尔森爱科的调查,自己买礼物已经比送给伴侣和父母更常见了。这表明自我满足的消费趋势正在增强,但这和送礼行为希望拓展的社交意义正好相反。

即便如此,也有网友指出“这项服务表面看似便利,实则暗藏诸多问题”。她进一步说明,“赠送的订单无法进行换货操作,赠送者也无法查询物流详情;赠送折扣与淘宝的满减活动类似,实际上并没有获得优惠;赠送的订单不能使用88VIP的运费退换服务;赠送的订单也不支持退还差价……因此,还是选择凑够满减条件更为划算。”

然而,并非所有平台上的赠送行为都沦为投机取巧的渠道。恰恰相反,在微信店铺里,一些商家正利用此方式谋取暴利。据新闻报道,微信店铺里的多数虚拟礼物,其来源实为拼多多,商家通过中间差价获利。

在微商小店下单,却收到拼多多的发货信息

有人收到“小海狸loopy零钱包”的微信赠品,同时收到拼多多的发货通知,上面标明金额为4.58元,而其朋友购买该商品时,价格却是19.9元;另有人给朋友买了15.8元的AD钙奶,但朋友收到的拼多多发货短信里,价格变成了13.2元;还有网友给朋友选购了珊瑚绒袜子,原价18.5元,可朋友收到的拼多多发货信息上,售价仅为4.35元。

电商不懂送礼文化

然而,赠送物品这项功能表现不佳,更关键的因素可能是这种消费倾向不容易养成。要知道,中国的馈赠传统源远流长,内涵丰富。

以上内容均来自网络搜集,如有侵权联系客服删除

图文阅读
 
QQ在线咨询
客服热线
15370006169
客服微信号
stu006